全国游泳锦标赛进行到第六天了,倍受关注的400自冠军得主,张展硕,在打破世青纪录后,后面的比赛他没再出现。
原因是张展硕在赛前热身时,与别人发生碰撞导致手臂受伤,本以为无大碍,但后面却传出他退赛的消息,看来,伤势已影响到后续参赛了。
在男子200米自由泳半决赛中,张展硕以第三的位次(成绩1:48.15)成功晋级决赛,但最终未能参加决赛,冠军由季新杰获得。
随后的200米蝶泳、200米混合泳、400米混合泳,这些本是张展硕的强项,还有800自以及1500自,他都未出战,开赛前被网友戏称为”劳模“的他,没想到是以这种方式结束比赛。
游泳运动员在赛前热身中受伤并不少见,游泳界的“飞鱼”——菲尔普斯就曾在2009年的世锦赛上,因热身时眼睛受伤,但他仍然坚持参赛并夺冠。
我国游泳名将宁泽涛也曾在2015年世界军人运动会热身时,肩膀受伤,(与国外一位选手发生碰撞)最终退出了100米自由泳决赛。
从这些事例中可以看出,热身环节的安全至关重要。
由于游泳赛事会在不同的场馆举行,游泳运动员为了适应比赛环境,特别是泳池的深度、水温以及场地等均有所不同,运动员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,需要提前在比赛的场馆进行热身,除了熟悉比赛环境外,更重要的是,在比赛前让身体快速进入到最佳状态。
但也正因为所有的运动员几乎都会选择在赛前进行热身,也造成了热身的泳池运动员众多,人满为患。
加上专业游泳运动员速度快、力量大,碰撞或因躲避与池壁发生接触的风险也确实存在。
这类意外受伤轻则影响比赛状态,重则导致运动员被迫退赛,严重的可能对职业生涯产生长远影响。
根据游泳竞赛规则,通常在正式比赛前的1-2小时,会开放热身池,允许运动员进行热身,并且在赛前15-30分钟左右进行清场,要求所有热身运动员离开热身池。正因为热身池开放时间有限,加上人数众多,才容易造成碰撞等情况,为了避免这种情况,热身池的热身也是有严格规定的。
1、需按指定的泳道使用。
跳发、冲刺一般设置在长池的两侧,且仅允许在泳池的一端进行,(绝对不允许一个泳道的两端都练习跳发和冲刺,这样最容易造成碰撞)。
中间泳道为循环游,不允许跳发,但可以练习转身。
2、热身时不允许佩戴划水掌、脚蹼等器械。
3、未按规定泳道热身或违规使用器械造成他人伤害的,可能会被取消比赛资格。
4、热身时间内,有热身监督裁判在泳池的四个角的位置对热身运动员进行监督,防止意外发生。
运动员们的身体健身是取得佳绩的基础,希望所有运动员都能在热身时注意自己及他人的身体安全,远离碰撞事件。